這篇寫給該劇迷妹,對這部影集沒興趣的人可以直接跳過謝謝~
前一陣子我迷上Netflix的言小劇 Bridgerton,看了4567890遍後還在IG上加了一堆相關 Fanpage(Netflix 跟IG 的大數據應該已經把我定位成愚婦),我終於在網路上買了原著來看(友云:會買書就是狂粉)。這種羅曼史小說的英文用字不難,只是每一句裡都有超多形容詞堆疊真的累死我,花了幾天終於看完,當時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書是一個世界,但影集已經把這個故事變成一個漫威宇宙了。
我一開始非常不解為什麼這“本”書會被這麼厲害的製作公司改成影集,因為這並不是什麼話題暢銷新書,柏捷頓家族的第一本the Duke and I (公爵與我)出版於2000年,是在講柏家老四 Daphne Bridgerton 與Duke of Hasting Simon Basset。原作花了超過五年(記得是六年的樣子)寫完這一家8個小孩的愛情故事,照理說比這個故事更新更厲害的暢銷作品應該很多,我一開始是猜主創應該是看中這套共有8本,一年拍一季,根本進可攻退可守,完全不怕沒題材拍(恭喜製作團隊以後8年不用再找工作惹)。
我看完原著後有稍微了解一點為什麼改編這套小說,這個愛情故事敘事簡單(男女主角假交往但真的愛上對方),欸大家要知道,雖然影視作品已經可以在討論一堆困難的人生哲學還是對未來想像的問題,但這種基本款愛情故事才是歷久不衰的王道(這不是那種無腦的美式聖誕佳節賀歲片,那個就只是聖誕節大家被迫跟親戚一起關在家只好隨便看個佳節電影湊數);再說這套作品每個人物(至少那八個兄弟姊妹與他們的伴侶)都被作者描繪地非常仔細,雖然我已經看過影集、腦中已經有眾演員影像了,但我還是可以想像故事裡的角色“應該”要長得什麼樣子,而且書裡面其實補足了很多影集沒有的地方,例如最重要的兩人相處與對話,書裡的細節更多,所以如果你喜歡影集的話,書也可以考慮翻翻看,可以腦補帶入很多資訊。
跳一下,話說大家應該知道先看劇再看文本,很容易有帶入影像的情形,但若先看文本再看電影,你會開始挑惕為什麼“劇中有很多跟小說長得不一樣的地方”?(這個跟腦神經學有關係,翻譯大師洪蘭就是在研究這個),德文裡有個很傳神的詞叫Kopfkino,腦內劇場是也,就是在講這個現象。
是說改編20年多前的言情小說沒什麼好嘴的,但要把這個故事放在2020~21年還是需要做一些更動,畢竟現代社會大家崇尚的觀念已和彼時不一樣,是說書上還是有看到很多當時古老舊觀念、但影集中已經開始強調女性意識抬頭與權利了。影集的另一大看點如現在歐美社會很在乎的“政治正確”,才有所謂的“色盲選角”,這部分我是沒有特別的喜好(選出來的公爵帥成這樣可以抱怨嗎),但大家要知道真實歷史就是:當時英國貴族一定都是白人當道好嗎,雖然影集裡有掰一個“因為國王愛上黑人血統的王后,讓多元種族融合”的理由,當時的倫敦各色人種都有巴拉巴拉,但想也知道(當時)我們這些非白人的各色人種在歐洲就是當豬仔的命。不過看戲就是只求一個爽,而且這部也沒有在主打什麼超真實的歷史考據,甚至很多對白我都覺得是不是寫給美國觀眾看的,因為這部讓英國團隊來主導不會長成這樣,我是覺得看爽就好。
我個人是蠻喜歡這部影集帶給觀眾的一些新觀念,例如我一再談到當男女主角要發生關係時,男主角問了兩次Do you want me to stop? 這就是2020年的觀念(回想2000年還沒有Me too這件事),兩個人告白彼此情投意合了,又帥又有錢的男主角還問了兩次確定女生是願意的,這不是現在的觀念還會是什麼?不過因為這部戲還是依照一下當時的社會氛圍,這些千金小姐被教育成(?)沒有什麼性知識、媽媽也沒在教(也不知道怎麼教)的傻妹。
看了這部戲我認真覺得性教育的重要…還有我記得我長大的年代也沒有什麼性教育(我對性的認識真的都是從這些言小來的,我會這麼喜歡這部有可能是因為一種美妙的懷舊感??),彼時台灣的社會風氣還是覺得女生未婚前不要發生性行為(但很奇怪就是沒有人教育男生“不要隨便亂來”),但時至今日我真的沒有認識多少男生敢跟這種沒有經驗的女生交往。
影集裡還對照了當時社會上兩種年輕女性,一種就是為了家族前途要嫁得好的Débutante,被引進社交圈中的貴族千金(劇中一天到晚參加晚宴的就是),另一種就是所謂的unmarried type 有在工作賺錢養自己的女生(影集中的歌劇歌手與假法語腔裁縫師)。在Bridgerton Official Podcast 裡有一集就提到Marriage Market :當時的千金女性在婚後的一切開銷都是先生負責,而當先生的地位越高,這些太太就可以享受到越多資源(當然這些太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維持家務及生下繼承人),千金的媽媽們都知道“嫁得好的重要”,所以影集裡才不斷強調Ambitious Mamas 這些處心積慮想要讓自己女兒嫁出去的媽媽們。當然千金們也知道一件事,嫁得好不但對自己有利,對自己原生家族、甚至是讓之後進入社交界的妹妹們在婚姻市場上更有利,所以劇中的Daphne壓力才會這麼大(身為被家族裡第一個推出去找對象的女生,她的壓力不是想像中的大)。Podcast的主持人還開了一個玩笑說,最好的選擇之一其實是那些老到快死的貴族男士們,因為他們可能結婚沒多久先生就過世,不但可以享受資源還不用盡義務,接著主持人與來賓就一直在講劇中某個未婚懷孕的角色在第四集的時候應該就要嫁給那個老頭啊反正人家可能過沒多久就死了(突然想到台灣有個很傳神的形容詞:“粉紅收屍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提到晚宴就來聊聊千金們手上掛著的Dance Card好了,通常宴會上會有8~10首樂曲的時間跳舞,男士可以邀請女士跳舞,女士們則有選擇權決定要或不要。一首曲子的時間不是只有3~5分鐘,而是有10~20分鐘之久,在跳舞時你可以跟對方有肢體接觸、可以聊天,所以女孩子們會謹慎安排自己到底要跟誰跳、什麼時候跳,一場舞會最多與同一個人跳兩次舞,如果第三次就是醜聞了(表示兩人的關係不單純,已經是要宣布結婚的狀態了)
這部影集還會跟Gossip Girls(2009–12)一起談,因為Bridgerton 裡面也有一個Gossip Girl — Lady Whistlerton(製作團隊居然找Julie Andrews來配這個旁白,網路傳說她拿到的酬勞是整部戲演員最高)(但整部戲最值錢的地方不是演員是那些歷史場景,男主角都開玩笑說“拍戲借用的房間都比全部演員還有價值”),我一開始想說也沒有這麼像吧就只是有人在旁邊念旁白然後大家看報紙而已啊,但後來想想不對Gossip Girl也是這個路數,只是2000年後大家都拿黑莓機然後隨時拍照上傳爆料。
是說我也看過 Gossip Girl,當時我是先看書再看影集,我對書裡的印象就是大家沒事就在亂搞,Blair超級認真但什麼都沒有得到,Serena一天到晚不是喝掛就是吸毒整天神智不清但是最後什麼東西都是她的,Vanessa則是一個頂著大平頭的藝術家,Dan一天到晚在寫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後小說一直瘋狂強調Jenny的胸部很大(?)。喔對了書裡Dan&Chuck 還有在一起一段時間過,所以你可以想見,書裡面的角色都超級亂來的,影集這種亂睡寫法還真的是輕輕放下。另外影集裡一開始把Blair跟Chuck湊成一對我很意外,但想想影集創造出的角色氛圍,就是註定要讓那兩個人在一起無誤。
正如我先前提到,影集是一個宇宙,雖說Bridgerton 第一季是根據Duke and I 改編的,但我想每個編劇(這一部劇有五個編劇之多啊…)都把整套書看過好幾遍,所以書裡跟影集裡在人物設定上最大的不同是:第一季裡把很多日後第二三四本才會出現的人物全部都塞進來,沒有在書裡出現的人物例如皇室一家、拳擊手、裁縫師等等也出現了。而書裡主要著重在介紹Bridgerton 一家(完全可以想像得到之後這系列的每本書戲路都是主角戀愛梗+柏家親情梗,然後你之前看到的角色都會回鍋這樣)
兩位主角的設定也有點不同,影集中的Daphne 是第一年進入社交季的Débutante,就是那種被引進社交圈的女性,古早歐洲還有貴族等級制度的時候有這個傳統,現在已經沒有(現在你可能會在一些美劇影集裡面還有看到,像是The O.C, Gilmore Girls 女主角都有去參加類似活動)。又因為長得漂亮而得到皇后的讚譽為 Seasons Diamond。但書裡則是從她進入社交圈的第三年開始,在社交圈裡她不是長得最美但是人緣最好,大家都喜歡把她當朋友的那種女生,正當我女性直覺(?)想說這種女生只要不是太醜怪一定最受男生歡迎最容易被求婚的好嗎?是的,你大概可以猜到為什麼,因為她有三個一天到晚“想幫她”的哥哥(影集裡只有大哥、但書裡三個哥哥都很瘋狂)。
Simon 則是在外旅行流浪多年,剛從不知道哪裡(?)回來。書中提到他有很多航海知識而非拳擊(但影集改編成Boxing 應該是為了服務女性觀眾?)。影集裡不斷強調Anthony 跟他很好但我看不太出來,不過書裡面寫得很仔細,不但提到他們是認識超過十年、一起在牛津念書的好友,Simon一回倫敦也是先跑去找Anthony聊天,書中也是Anthony叫他來家裡吃飯(而不是媽媽們設計好的)。Simon懷疑好友是不是要幫妹妹作媒,Anthony 一方面說放心啦你不是她的Type不用擔心,也暗示了一下這是你朋友的妹妹,最好不要想什麼有的沒的。
另外柏家人在書裡也蠻活躍的(畢竟這套書主打這家人),你可以已經注意到他們家的小孩名字是從A開始排(很好認),書裡提到的柏家小孩都是像爸爸 — 都有同樣栗子色髮色、五官非常相似、男生們都很高大(最高的男生是Benedict,比大哥高半吋),Eloise 跟Francesca 長得超像(書中沒有提到多少Eloise,但我很喜歡影集裡Eloise的人設),全家只有媽媽是金髮藍眼;對於Duke倒是沒有多少外貌上的形容,只說他又高又帥,有著冰藍色的眼睛(就這樣)
其他的角色中,像是我本人很喜歡的Lady Danbury也有出現在書中,但並沒有像影集裡對Simon這麼重要,書裡只有提到Simon很感謝他因為“小時候有好幾個暑假都是在她們家過的”,我還蠻喜歡影集裡面強化Lady Danbury這樣的女性角色,她完全就是大家會喜歡會尊敬的長輩!!好想要一打!!(根據我看國外鄉民的討論,Lady Danbury 在老么Hycayith的故事裡最重要)
影集與書中有兩大劇情改變,一是Anthony其實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兩個人一開始假交往的事(但不放心);二是Simon有跟他們全家一起去格林威治一日遊(影集裡沒有拍這段)。其他就是一些微調的細節,例如兩人第一次見面都是在Lady Danbury的舞會上,影集裡拍出Daphne想躲Nigel 的追求撞上Simon,但書裡則是Nigel 藉酒醉死纏爛打被Daphne直接揍暈,結果被Simon 碰見,Simon 和她一起處理殘局,光這段書裡大概就寫了10幾頁,還出現一段Simon 壁咚結果Daphne 說不好意思喔我可是有四個兄弟的女生,你那些行為對我免疫可以拿去對付其他女生謝謝。
之後Simon 在舞會上提出假交往一事,要知道Daphne可是有三個哥哥,男生在想什麼不會不知道(書裡從開始就一直在寫她“一直在揍哥哥”的情節,所以 Nigel 被打暈真的不是沒有理由),局勢對她有利,所以她當場同意。
另外影集裡提到Suitors(追求者)會到家裡拜訪,Simon也帶了一束鬱金香登門拜訪,但不是要給Daphne而是給柏家媽媽的,媽媽當時還感動到哭了(因為爸爸過世後沒有人再買花給她),有夠會做人!!
剛剛提到三個哥哥瘋狂攪局,喔我必須說書裡的Anthony 比較沒有這麼豬頭(起碼他有幫妹妹拒絕Niegl的求婚),不過也是保護欲非常的旺盛。然後Colin確實是Daphne 最喜歡的兄弟,因為他倆年紀只差18個月,從小一起玩到大;影集裡的Colin最後離開了英國去地中海旅行,但書裡一開始Colin因為玩到一半沒錢了所以從蘇格蘭回來(Daphne還虧說“我不是有寄錢給你嗎”)
另外看影集裡婚後媽媽傳授性教育那段我覺得超尷尬的,但書裡描寫的很好笑:Daphne終於等到這一天!她的朋友都說婚前的最後一晚媽媽會傳授Wedding Night 會發生什麼事,Daphne 問到媽媽都想逃走(但被攔住),最後媽媽還被迫承認他有從是八次“生小孩的行為”,其他次數就只是“單純想要發生”而已,但因為Simon 說了他無法有小孩,讓Daphne以為他是“無法從事該行為”,新婚之夜還哭著對Simon說沒關係“I won’t tell a soul”,公爵傻眼然後就把她推倒了(這段寫得超露骨~~ 是說這種羅曼史小說寫床戲都沒在做言論審查的)
我自己是很喜歡書裡面“公爵與我”的對話,不管是產生情愫還是吵架這種心境轉換都寫得很好。當Daphne終於發現Simon隱瞞事實不想讓她懷孕而找老公吵架,書裡面寫得很刺激,Daphne在老公面前諷刺講古說你知道一個很可笑的故事“從前從前有個很笨的女生,我們叫她Daphne好了,她真的超級笨都不知道怎麼生小孩然後老公都在騙她芭拉芭拉…”。後來Simon開始談起要報復爸爸所以不要生小孩一事,因為整個家族就只剩他一個男生,其他可以繼承的堂兄弟也都只有女兒沒有兒子…“Isn’t that something…?? ” 他最後跟Daphne 說,你看如果我沒有小孩,那麼整個家族就斷了很棒吧(Daddy Issue 在此完全顯露無遺)
吵到最後男生借酒澆愁,酒醉上床後產生了整部戲最有爭議的一趴:Daphne沒有經過Simon同意取精(?)這段。不過作者也說20年前書剛出版的時候根本沒有人在意這一段,不過現在大家都不認同女生的行為(想想時代真的是有在進步),掰了為影集第七集有出現一段兩人親熱鏡頭,影集雖然是Simon拒絕,但是書裡是Daphne說不。跳一下,我另外還想到書裡面有一段分房睡討論,Simon一直說法律上你屬於我我不允許分房你也不能走吧拉吧拉的,Daphne就說“我知道但你不會這樣對我”(天啊這幕幸好沒被拍出來)……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真的覺得幸好現在我們已經不在這個年代了,但還是有很多呃,保守人士(??)這樣想,這真的是應該要被消滅的文化。
最後附上柏家人家族樹,這家人真的有夠會生(無誤)。